|  RSS订阅  |  加入收藏

布洛芬到底能不能吃?也说布洛芬安全用药

前段时间自媒体一篇布洛芬会导致儿童死亡后果的报道大行其道,一度让医务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多年的心血白费。
摘要

某一天,我爱人大概在网上看了个新闻,说布洛芬有毒会吃死人。因为她知道我比较爱看各类新闻,就想知道我有没有看到。当然我第一个反应是布洛芬也能吃死人,这是把布洛芬当饭吃了吧。我也就随口一说这肯定是骗人的。末了,后面几天大量的新闻中出现布洛芬的相关报道。作为一个常年需要自备布洛芬的两种常见制剂的我,不得不去研究下这些新闻的真假。啊,为啥我要常年备布洛芬制剂,并且还是两种。一是我打小就有偏头痛,天气不好或者气压不合适或者劳累很容易诱发头痛,所以芬必得是我的必备药。另外是家有萌娃,少不了感冒发烧,美林也作为常备药。所谓久病成医大概就是这篇文章值得说道的地方了。


关于芬必得和美林

芬必得常用的药名叫布洛芬缓释胶囊,是胶囊制剂,现在我经常买的新头痛装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不是布洛芬是药丸制剂。美林药名是布洛芬悬混液或布洛芬悬混滴剂。这两种药都是非处方药,并且都是甲类非处方药。什么是非处方药,有非处方药必然有处方药。处方药就是需要医生开处方才能买到的药,并且很多社会药店通常买不到的,大量处方药的渠道都是医院药房。非处方药就简单了,不需要医生开处方的,能自己去药店购买的。它又分甲类和乙类,甲类非处方药的标签是红色的OTC,乙类非处方药是绿色的OTC。原则上来说甲类OTC需要在执业药师指导下才能买。乙类就是没药师你也可以买。说这么多废话,简单的理解按药性排列: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乙类非处方药>保健品。当然这里面还牵扯到配伍禁忌之类的。相对而言非处方药的配伍禁忌要少了很多很多。

未标题-2.jpg

未标题-3.jpg


关于网上那则新闻的源头

网上已经说的比较明确了,并且找到了相关的源头。这里给出大致的新闻脉络:布洛芬在全美范围内召回 -> 源于美国食药监局也就是FDA的一则公告 -> 公告内容翻译过来就是美国一家药厂生产的布洛芬悬混液的部分批次中布洛芬的含量超标10%,所以企业自主召回 -> 召回的依据是,过高的浓度的布洛芬可能会对婴儿造成不良反应和伤害 -> 不过到目前未知并没有接到这些批次的产生的不良报告。新闻的脉络就是这个样子的。


关于10%的超标会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首先美国超标的那种药国内是没有的,并且即便在美国销售的这个超量的布洛芬也没有接到异常报告。这个是我们接下来讨论的前提。国内布洛芬悬混液主要就是博主前面讲的叫美林的小儿退热药。这个是国内强生生产的。其次假设国内买的美林也存在布洛芬超标的情况,假设也超标10%。我们来计算下影响。家里有小朋友的奶爸宝妈一定知道,无论是医生开的美林还是自己买的美林,里面都是有一个滴管的,单位是毫升。药盒子上通常会标注根据对应体重会有不同的毫升用量。我没拍图,网上拉个图看下,比如30斤以内的体重是4毫升的计量。而用过那个滴管或者量杯的应该知道,滴管或量杯是间隔刻度,不是一毫升一个刻度,而是5ml,10ml,15ml类似这样的。所以4毫升只能凭估计比5毫升少一点。而更多的情况是儿童医院医生写的剂量干脆就是5ml,反而更容易把握精度。那么超出1毫升的剂量,换算成百分比就是超量25%了。


布洛芬的安全用药

首先还是说退热作用。无论是布洛芬还是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这种作为广泛验证过的儿童退热药,药品自身使用的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而不能保证的是作为家长的乱用药。通常医生会说小儿发热38.5度以上需要使用退热药,而38.5度一下基本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而新晋父母通常一摸孩子头烫赶紧喂退烧药。或者走另一个极端发烧40度还以为没啥屌事,这是很可怕的。

第二布洛芬有镇痛作用。类似博主这样经过系统全面检查也查不出原因的可能跟随我一辈子的偏头痛,女性那些原发性的痛经是可以采用这类镇痛药缓解症状的。而不规范用药的情况就是病变造成的疼痛,或者发炎造成的疼痛使用镇痛药缓解了症状可能会导致对病情的疏忽而耽误治疗,这才要命。


当然这样情景不胜枚举,一言以蔽之:药要对症,遵医嘱!当然博客圈也有好多医务工作者,比如闲鱼大佬响石潭大佬,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撤!


如文章有用,给个赞助吧
  生活日常    
转载请注明出处,未经许可禁止商用!
发表评论
*依据《网络安全法》规定,您需实名认证后才能评论!

笛声
千年之后,那时候的人类研究得出一个结论:2000年左右的人类只有最多120岁的寿命是因为他们在吃慢性毒药 大米 小麦 土豆等等。

银色乐航
没你这么深入研究过,靠谱老爸!!!!